香港、澳門、廣州和深圳四個城市在同一天空下同根同生,但又在其電影領域上擁有各自的歷史和文化,四城的電影創作在過去數十年互相學習和影響對方。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康文署) 電影節目辦事處將於11月23日至明年1月19日舉辦放映節目「啓系列2024:嶺南影像—港澳深穗電影交流展」,在香港大會堂和香港電影資料館放映來自香港、澳門、深圳和廣州由開放改革至今的電影作品,並會舉行交流會和工作坊,促進四城的電影工作者的交流。節目由資深電影文化研究學者羅卡及電影節策劃馮宇聯合策劃。

在龐大的香港電影寶庫中,兩位節目聯合策劃人精心細意揀選了於 1983年由香港新浪潮導演方育平執導,許素瑩主演,並曾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剪接多個獎項的《半邊人》為11月23日晚上7時半在香港大會堂放映的開幕電影,映後更特設答問環節,屆時戲中女主角許素瑩和編劇施揚平也會現身參與。《半邊人》是80年代新浪潮電影系列中一部經典作品,細膩地描繪由許素瑩飾演在魚檔工作的阿瑩,她與其戲劇老師亦師亦友的故事,在當年大部分新浪潮電影圍繞警匪和社會寫實等題材下,這部《半邊人》確實是當日新浪潮電影的一股清泉,至今仍為影迷津津樂道,視為經典。許素瑩憶述說:「當日接拍《半邊人》的目的是為了紀念我已故的戲劇導師戈武先生,我想方育平導演也有同樣的心願,所以很感激方導演,一起成就了這電影,意義十分重大。」「回想起當日的感覺只想盡力完成這電影,沒有特別想及自己是新人還是舊人,只希望世人都會認識一位曾經為戲劇及電影努力過的戈武先生。這部《半邊人》的劇情有一部份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要自己再次重新演繹,就像牛的反芻一樣,有時真的有想吐的感覺,幸好最後都懂得抽離,再以第一身身份去感覺和演繹,非常感恩戈武老師的教導。」

其它多部選映的電影作品均刻劃不同時代下的文化衝擊和四城之間的交匯,當中周潤發在《我愛扭紋柴》(1992) 飾演圍頭村村長,與由鄭裕玲飾演從外國返港的青梅竹馬女朋友,因生活與思想方式的衝突,引發連場荒誕笑料;《細路祥》(1999) 以孩童的視角觀照市民大眾的生活,以童真在紛亂中保存安寧和希望;《葉問 – 終極一戰》(2013) 和《牛郎織女》(2008) 描繪不同年代的移民如何適應新生活,前者講述葉問來港謀生,在艱苦中仍然展現嶺南武術文化的美,後者以外地工人到廣州謀生為背景,反映南北交雜中蛻變的廣州文化;改編自深圳作家劉西鴻得獎小說《你不可改變我》的電影《太陽雨》(1987) ,是導演張澤鳴「城市電影」的扛鼎之作,反映了在當時深圳在改革開放的前沿,人們在西方文化襲來時驚慌失措,既迎新又不知如何去舊。節目亦精選兩部别具特色的澳門作品,都是由六個故事組合而成;《堂口故事2:愛情在城》(2011) 是由六位導演拍攝的六個關於愛情的故事;《過雲雨》(2017) 則由導演陳嘉強身兼編劇,講述發生在六個人物身上互相交錯的故事。查詢節目詳情可致電2734 2900或瀏覽網頁www.lcsd.gov.hk/fp/tc/listing.html?id=65


部分放映特設映後談,分別由演員許素瑩、編劇施揚平、張婉婷、監製朱佑人、導演黃婷婷和陳嘉強主講。為讓觀眾加深對電影創作的認識,節目設座談放映和交流會。三場座談放映,分別以「知識分子電影的精神」、「隱秘的嶺南心事」、「澳門電影的發展狀況」為題,邀請導演甘小二、楊平道、黃婷婷和監製朱佑人分享他們的創作過程,並選映相關電影片段。八場交流會則邀得四城的電影工作者對談,或與影評人和觀眾交流。交流會講者包括導演尹麗川、陳果、翁子光、邱禮濤、黃浩然、張澤鳴、影評人喬奕思、聯合節目策劃羅卡和馮宇等。映後談及交流會免費入場,持相關電影放映門票的觀眾優先入座,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電影和座談放映票價為 $70,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www.urbtix.hk)發售,電話購票請致電3166 1288。

「啓系列2024:嶺南影像—港澳深穗電影交流展」為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節目之一。本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由香港首次擔任主辦城市,策劃及統籌逾260場演出及交流活動在大灣區「9+2」城市舉行,展現區內豐盛和多元的文化,促進大灣區各城市的交流和合作。有關藝術節資訊,請瀏覽www.gbacxlo.gov.hk。節目亦為弘揚中華文化系列活動之一。康文署一直積極推廣中國歷史和文化,透過舉辦多元化的節目和活動,讓市民認識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想獲得更多資訊,請瀏覽網頁www.lcsd.gov.hk/tc/ccpo/index.html